关闭

提示

首页 > 电商 > 正文

人脸识别有风险,网上应用需谨慎

信息发布者:张泽丰
2017-09-19 12:52:01

网络图片

  17日,在上海市国家会展中心网络安全优秀人才、网络安全学院院长、网络安全专家召开专场记者会,就我国网络安全取得的成就、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回答记者的提问。

  刷脸识别、指纹认证、虹膜等,这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。但有专家表示,在互联网状态下使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存在风险。

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安全学院院长刘建伟介绍,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出现后,出现的问题并不罕见,如利用某人照片代替人脸打开门禁等问题。

  赛迪网络空间研究所所长刘权介绍,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在局域网或者未联网的状态下被广泛应用,但在互联网中使用危险还是很大的。

 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锋介绍,生物认证最大的共性是唯一性。我们有独一无二的脸、指纹和虹膜等。正是生物特征的唯一性,使得大家认为生物认证是安全的,可正因如此,风险反而更大。

  谈剑锋表示,生物特征库一旦被攻破,生物特征数据被盗,将永远不可能再生。也就是这种不可再生性,使得生物认证技术并不适用在互联网环境下。在一些特定行业,如技术安全指数较高的金融领域,人脸识别作为一种辅助的认证方式才可考虑运用。

  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京春表示,生物识别技术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使用阶段,但不能说这就可以完全保证其安全性。如果不按标准对其做安全测试,就会出现风险。

  谈剑锋表示,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国际通用标准是,在手机端用生物特征认证,手机识别后,通过其他加密协议将通讯传向服务器。这个过程,不会收集用户生物特征并传递到后台。

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介绍,目前针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,该院已成立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,正在进行生物特征识别的标准化工作,进行反复测试,并会作为以后的工作重点。

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网友评论
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(易村客)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村链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